采訪時間:2019年6月26日
采訪地點:中國再保險展廳
人物小傳
王平生,1957年6月出生,歷任中保財產保險有限公司沈陽分公司副總經理,沈陽城市合作銀行黨委副書記、行長,沈陽商業銀行董事長、行長,中國保監會山東監管局黨委書記、局長。2008年起擔任中再集團副總裁、副董事長,兼任中再壽險董事長,2018年退休。
任職中再 結緣再保險
問:從人保到銀行,再到保監會系統,這些豐富的閱歷和積淀為您任職中再集團打下了扎實的基礎。請您講一講與再保險結緣的經歷吧。
王平生:我在監管系統工作多年,后來調到中再。雖然之前和中再的工作接觸不多,但對再保險我還是有一些接觸。上世紀90年代上半期,我在人保分公司工作,那時我牽頭處理過一些大的理賠案件,包括飛機航空險及一些大型商廈火災的全損,這些理賠案件最后的賠款絕大部分是再保險人承擔的,所以再保險工作給我的印象非常深。
問:2008年,中再面臨比較大的經營困境。您這個時候到中再任職是否有一些壓力?
王平生:應該說是很有壓力。當時從整個經濟大環境來看,金融業受到了非常大的影響,中再也是剛剛改制不久,需要扭轉困境、走出低谷。盡管困難是存在的,但是有一些因素也是周期性的,所以大家都信心十足。
全面規劃集團內控體系建設
問:您在中再領導崗位上工作10年,這期間分管的工作涉及很多方面。對于分管過的工作,有什么體會?
王平生:中再集團大體上也就十幾個部門,我前前后后分管過9個,時間有長有短。企業在每個階段的任務不同,所處的條件和內外部環境也不一樣,所以我在分管的工作中,比較注重加強基礎工作,包括如何優化運行機制,注重專業能力的提升,以及如何圍繞中再集團總體戰略目標去實現階段性的突破。
2010年訪問A.M.Best國際評級公司
可以舉內控建設的事來詳細講述。2010年,原保監會頒布了《保險公司內部控制基本準則》。對照這個準則的要求,當時我們還有差距。中再的內控建設起步相對較晚,與行業內部一些先行者比起來有一定距離。另外,中再的業務板塊有一定的復雜性,有直保、再保、資產管理和保險中介,有國內業務也有國外業務,某種程度上講,風險特征以及控制措施也各不相同。2010年我們再一次明確了要把國際化作為方向,實際上對內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基于這些情況,中再當時就把內控和風險管理作為集團的工作重點,下決心準備加強內控建設,發揮后發優勢,迎頭趕上。
具體來看,從2011年開始,我們制定了2011年-2012年內控體系建設的規劃,并展開了一系列工作。首先就是廣泛發動員工,使內控合規的意識深入人心。在流程梳理、風險排查、手冊編制及缺陷整改等諸多方面,各子公司、集團各部門都全力以赴開展這項工作。當時大家對標法律法規、監管規定、內控的規范,同時借鑒國內外同行業的一些有益做法和最佳實踐,密切結合中再實際,通過建章立制、流程明晰及風險控制矩陣的編制等措施,把各項內控固化,使其成為一個相對完整的體系。
在我看來,中再的內控體系建設有以下這些特點:有規劃性,集團會根據每幾年實際變化的情況和存在的一些不足來補充新的規劃;同時,中再的內控建設起點也比較高,對一些領域的研究比較深入,也具有一定的前瞻性;另外,還有一個特點就是可持續的優化,這種可持續體現在它經歷了“評估—整改—再評估”這樣一個不斷重復的過程,實際上就是階段性、多層次地推進體系的完善。
從實際效果看,中再的內控建設也避免了一些重大的合規風險,保證了企業經營管理、經營目標的達成和實現。2015年中再集團在H股上市,一次性通過香港聯交所的內控審查,也證明了中再內控建設有一定基礎、比較扎實。
齊心協力承辦“F.A.I.R大會”
第23屆F.A.I.R大會開幕
問:2013年9月,中再集團承辦了第23屆亞非保險再保險聯合會大會。您是這項承辦工作的主要負責人,請介紹下籌備這次會議的一些情況。
王平生:亞非保險再保險聯合會大會簡稱“F.A.I.R大會”,該大會于1985年曾經在中國舉辦過一次,時隔28年后,F.A.I.R大會又到中國召開。這次會議有來自60多個國家的600多位代表參加,是中國保險界的大事。作為承辦單位,中再集團備感壓力,一直努力使這個會議能夠不負眾望地辦好。我認為這次會議能夠成功舉辦主要得益于解決了幾個關鍵問題。
第一,領導重視。中再承辦23屆F.A.I.R大會經過了中投公司、原中國保監會及外交部的批準,在承辦過程中也一直與中投公司、原保監會、國務院辦公廳不斷匯報工作,積極取得他們的支持。在會議召開前的一個多月,F.A.I.R大會秘書處成員到北京訪問,當時的中國保監會副主席周延禮親自接見了代表團,明確表達了保監會對23屆F.A.I.R大會的支持。這次大會邀請了國務院副總理馬凱同志出席并講話,國家有關部委的領導同志及行業主管部門的領導同志也都到會致辭,這對大會來說是至關重要的。
第二,行業支持。當時F.A.I.R組委會和成員會的代表都表達了一個意愿:希望看到中國保險業和整個中國市場的情況。因此我們做了大量的協調、溝通工作,并取得了行業的支持。中國保險學會、中國保險行業協會在會議期間還組織了一些專場論壇,國內很多大型保險公司也都深度參與了這次會議的承辦。應該說,這次大會的成功承辦是全行業努力的結果,令人十分欣慰,也體現了齊心協力的行業精神。
第三,國際合作。在大會的籌備過程當中,我們與F.A.I.R組委會和秘書處一直保持密切的溝通和磋商,F.A.I.R代表們對大會工作很支持。在整個會議的前前后后,這種國際合作與溝通是富有成效的。
第四,團隊力量。作為一個國際型會議,F.A.I.R大會在籌備過程中涉及方方面面的很多工作。我們具體的承辦團隊大概有50人左右,大家分成若干個小組,每個小組的任務不同。經歷半年多夜以繼日的艱苦工作,克服了很多意想不到的困難。讓我印象深刻的是在大會籌辦過程中,項目團隊的年輕人敢打硬仗、能打硬仗、執行力強。在會議召開的前一天凌晨,我在會場看到很多工作人員在緊張忙碌的工作后和衣躺在地上就睡著了,場面令人感動。這說明我們這個團隊執行力很強,大家拼搏、嚴謹、精益求精的工作狀態體現了中再人的精神文化。
見證中再赴港上市實現國際化
中再集團在香港上市
問:2015年10月,中再集團在香港聯交所上市。您是公司上市的領導者和見證者之一,對此有哪些獨特的感受?
王平生:中再在2007年進行第二次改制,國務院當時對中再第二次改制批復的意見中就提出了實現上市的要求。因此中再從二次改制以后,就一直在探索上市之路。
2014年3月,中再成立了上市領導工作小組和上市辦,著手準備上市工作。2015年2月,國務院正式批復同意中再在H股上市,整個上市工作全面啟動。歷時6個月,正好抓住當年10月的時間窗口,2015年10月26日中再集團在香港聯交所主板正式掛牌。應該說上市工作是一個工程,整個集團系統上上下下、各子公司和各部門都付出了巨大的努力,特別是我們的上市辦及負責上市的專業工作小組,他們做出了重要貢獻。
中再赴港上市的意義是多方面的,從我的角度看有兩點感受非常深刻。第一,中再在境外上市是國際化的一個里程碑,非常有利于中再參與國際競爭。第二,中再上市后要實施股價管理,就受到了資本市場和社會公眾的更多關注,因此中再要建立一個長期的自我完善機制,這就需要企業不斷加強自身建設來提高內在品質,不論是收益、發展、治理、市場拓展、社會形象等各個方面,實際上都在促進中再不斷自我完善,不斷有新的進展。
帶領中再壽險一路發展
問:您曾擔任中再壽險的董事長,在帶領中再壽險一路發展的過程中,您有什么感悟?
王平生:按照集團班子分工安排,我在2012年-2017年期間擔任中再壽險董事長,這5年的工作里,主要有三點感悟。
參加中再壽險年度工作會議
第一,戰略實現。中再壽險是中再集團的一個核心子公司,集團的長期發展有明確的戰略規劃,中再壽險的任務就是貫徹和實現集團的戰略安排。其實企業僅有戰略目標還不夠,還應該有足夠的戰略實現的能力和機制,這才能保障戰略目標的完成。那么,對于中再壽險來講,戰略規劃某種程度上應該體現出企業的經營思想和經營戰略。
作為一個專業化的壽險再保險公司,中再壽險當時比較注重堅持專業化、國際化、市場化,基于此著力打造自己的核心競爭力。企業的核心競爭力就是專業能力和創新能力。在整個業務發展方面,中再壽險堅持儲蓄類、保障類、財務再這三大類業務的均衡發展,同時堅持境內和海外兩個市場并進,也兼顧傳統業務和創新業務協同。在整個戰略實施方面,中再壽險強調注重解決好戰略實踐問題,踏踏實實把企業的既定目標逐步實現好。
第二,班子和隊伍。我作為中再壽險的黨委書記,抓班子、帶隊伍至關重要。我和班子同志們一起努力,加強班子建設,發揮好了領導班子的作用。應該說班子的合力是大家共同努力的結果,我非常感謝班子同志在工作過程中的相互尊重、支持及共同努力。人才隊伍建設方面,中再壽險比較注重人才隊伍的建設,致力于建立多層級、多門類、多通道的人才體系,并充分發揮好高端人才的作用,關注如何更好地培養新生力量并使其發揮才能。
第三,專業能力和創新能力。對再保險而言,壽險再保險不是一個主要的傳統業務,壽險再保險要想在市場中立于不敗之地,就得在市場上占據主動,專業能力和創新能力非常重要。中再壽險堅持產品的創新、業務形態的創新、服務的創新,還包括一些新技術的應用。其實創新不僅僅是人才的問題,還需要機制和文化來保證。只有前、中、后臺的整個創新活動全面實時聯動起來,創新才會收到比較好的市場效果。
祝愿中再集團基業長青
問:作為中再的老領導,您對集團發展和新一代中再人有怎樣的期待和寄語?
王平生:躬逢其盛,與有榮焉。我在中再工作了十年,對中再的事業和中再的同志們懷有深厚的感情。我祝愿中再集團基業長青,永續發展,也祝愿中再的同志們追求卓越、建功立業。長江后浪推前浪,每一代人都是站在一個新的起點上;只要我們與時俱進,肯定會不斷進步,會取得更好的發展和業績。
為循化撒拉族貧困大學生頒發助學金